close

  劉  雲
  在國慶65周年之際,新華網推出大型系列報道《致敬!國家工程師》,介紹十位在代表“中國創造”的重大技術裝備製造項目中起領軍作用的“國家工程師”及其卓越貢獻。這個大型系列報道被廣泛轉載,引起強烈反響。
  目前各類媒體“去工業化”傾向嚴重,全國財經類媒體很多,但用於房地產、金融、投資等非工業類經濟報道太多,而關於工業的報道不僅偏少,且負面居多,如產能過剩、虧損破產、污染嚴重等。這讓很多人無法體會裝備製造業等工業對國家、國計民生的重要性以及工業人的艱辛奉獻。
  工業被媒體忽視,作為工業人主體的工程師群體也自然被媒體“遺忘”。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,各類娛樂明星充斥著媒體,整個社會很難看到工程師的貢獻,其地位也普遍低於公務員,於是青年學子逃離工科成風,工程師隊伍後繼乏人。
  中國工程院對全國5000名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的調查表明:超過80%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工程師職業的社會地位“一般”或“偏低”,對個人收入的滿意度僅為53.75%。由於工作壓力和收入等方面的原因,有近半數的工程師表示如有機會更願從事企事業管理、公務員等其他職業。
  另一調查發現,小學生崇拜娛樂明星的最多,崇拜科學家的也有,但對工程師的瞭解卻很模糊,在“最崇拜的人”、“最理想的職業”選項中,僅有10%的選擇與工程師沾邊。
  這些調查結果實在讓人為工程師的處境擔憂。筆者認為,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,都應對工業生產第一線的工程師給予更多關註,這樣不僅能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,還有助於為青年工程師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,改變青年“逃離工科”傾向。對於一個擁有龐大工程師群體的中國來說,這項任務尤為艱巨,也最為緊迫,只有做到這點才可能從根本上實現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轉變。
  筆者建議以中國現代工程師先驅——詹天佑的生日(3月17日)來設立中國工程師節。放眼世界,全世界設立工程師節的國家和地區共11個,其中既有美國、意大利等發達國家,也有科技、經濟發展水平不如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如印度、伊朗、墨西哥、哥倫比亞等,而擁有世界最龐大工程師群體的中國卻沒有設立工程師節,這一狀況理應得到重視和有所改變。▲(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學經濟學院制度經濟學研究所研究員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w68pwoqq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